2025年4月21日上午,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西南大学东方红会议厅顺利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委员王克林研究员、何洪林研究员、刘再华研究员、何大明教授、谢德体教授,重庆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项目主管代杰主任,西南大学范大明副校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胡昌华院长,地理科学学院和共建单位的负责人,以及金佛山国家野外站部分骨干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西南大学范大明副校长和重庆市科技局代杰主任致辞,由胡昌华院长主持。
范大明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核心研究方向及获批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果。他特别强调,恳请由傅伯杰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在学科交叉融合、青年人才培养、观测技术创新等领域,为金佛山国家野外站提供精准指导与支持。

代杰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金佛山国家野外站自建站以来在观测体系优化升级、科研成果突破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她指出重庆市科技局近年来以专项经费支持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建设,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研究内涵,从生态监测、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喀斯特槽谷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标杆平台。

第二阶段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主持,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站长杨庆媛教授做2024年工作总结汇报,随后时伟宇教授、王亚辉教授和曾思博教授分别做亮点工作的学术报告。

针对以上报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与会专家围绕金佛山国家野外站“观测、研究、示范、服务”四大任务均衡发展、聚焦关键科学问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地区特色、加强观测体系建设、针对性的产出科研成果、提升社会综合服务功能、观测数据与大数据整合等方面分别发表了意见和建议。随后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做了总结发言,肯定了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取得的建设成就,从更进一步突出台站特色、关注一站多点中各点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及其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团队建设、台站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最后杨庆媛站长做了表态发言,感谢专家们对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未来将积极努力从野外观测体系、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建设和发展。会后,部分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金佛山国家野外站青木关流域和槽上观测场。
(文字:禹朴家、李元庆 | 摄影:李元庆 | 审核:杨庆媛、喻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