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娄山山脉的金佛山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是接近自然状态的喀斯特背斜槽谷地区的代表,目前已经在该区域建设了3个野外生态观测场和2个地下水观测点(如下图),具体包括:
(1)金佛山烂坝菁次生林生态观测场,位于海拔1543m的金佛山西坡相对平坦的半山坡(E107°09′03″;N29°01′18″),以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为主。目前已经布设了1 hm2固定森林生态大样方和多个临时小样方。自2011年开始至今,每年开展生态群落调查,其中2011年、2015年做了大样方调查,获取森林、灌木、草本等植物群落调查数据数据。
(2)金佛山水房泉地下水出口观测点,位于海拔2046 m的金佛山山顶西坡陡崖上(E107°10′55″;N29°01′43″),以二叠系灰岩为主。目前安装有多参数水质仪,自动观测地下水pH值、电导率、水温和溶解氧等指标,并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室内分析,获取主要阴阳离子、硝酸盐氮同位素、氢氧同位素数据的测量结果,以观测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自2004年开始至今,获取连续观测数据。
(3)金佛山碧潭泉地下水出口观测点,位于金佛山西坡海拔800 m处(E107°08′16″;N29°02′27″),以中晚寒武世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奥陶纪灰岩为主。目前安装有多参数水质仪,自动观测地下水pH值、电导率、水温和溶解氧等指标。自2010年开始至今,获取连续观测数据。
(4)金佛山羊口洞洞穴生态系统观测点,位于金佛山山顶(E107°11′16″;N29°01′47″),洞口高程2140 m,全长2245 m。以二叠系灰岩为主。在洞内设置了6个观测点,开展滴水观测,获取水文、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并采集水样,通过室内分析,获取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以观测洞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自2011年开始,获取连续观测数据。
(5)金佛山三泉村石漠化生态恢复观测场,位于金佛山北坡三泉村(E107°11′39″;N29°04′03″),目前已经架设自动气象站、涡动相关系统、蒸渗仪和树干液流仪,风温湿压、辐射、降水、径流、土壤温湿度、土壤热通量、植物碳通量和蒸散发等观测数据。在自动气象站周边设置了1 hm2石漠化生态恢复观测场,自2018年开始,每5年开展一次生态样方调查。
金佛山观测场位置及观测系统示意图